2018-01-31《東方日報》報導本校 小手巧匠 小學生廢木造櫃漂書

 

拿起鋸刀及電鑽,將廢棄木材及卡板拼拼湊湊,即華麗變身成小巧書櫃,散發淡淡的文藝氣息。有環保組織與小學合作舉辦工作坊,把棄置物料升級再造,在此起彼落的鋸木及上螺絲聲中,一個個製成品終於完成,準備承載書本漂送他方。木工豈是男生玩意,手執工具人人也可成為木匠,日後家中的傢俬出現問題,亦可修補重用,延續環保生活。

「每日丟去堆填區嘅木材有670噸,等於2萬4千塊卡板,其實啲木材好堅固,用嚟改裝傢俬好實淨。」浸信會天虹小學視藝科伍老師,擔任當日工作坊的導師,帶領參加者釘釘砌砌,為環保組織「書送快樂」製作6個流動書櫃。

因環保理念相近,「書送快樂」創辦人及現屆主席劉庭善與浸信會天虹小學一班視藝科老師一拍即合,直言「我哋搞義賣,佢哋就專DIY整小玩意。」組織透過收集二手書藉再作義賣,推動物件的第二生命。惟書館藏書量太多,書架及書桌早被填滿,由此生出製作書櫃的想法。

「我哋大部分義工都係女性,平時要逐箱逐箱咁搬書,都幾辛苦!」經商討後,伍老師提議重用紅酒箱及廢卡板,加上滾輪製成流動書櫃,既方便運送,亦可砌起收藏,善用空間。他們更合辦今次工作坊,藉此鼓勵參加者將學到的木工技巧加以實踐,添上想像力,製作獨一無二的木製品。

由散件木材打造成書櫃,要經過多重工序。參加者先用砂紙打磨廢木,然後用鋸刀拉鋸木板,最後用電鑽釘上螺絲,組裝各部分。電鑽、鋸刀等工具看似危險,但自小對木工情有獨鍾的伍老師卻指,一般人因對木工缺乏認識,才會產生恐懼,只要學懂處理木材,便會發掘木工的樂趣,「啱心水嘅傢俬好難買,實木傢俬又好貴,爛少少改裝吓就用得!」

就讀小學二年級的Matthew與爸爸一同執起電鑽,興致勃勃地釘上螺絲,更自豪地向記者表示,「全部都係我親手釘!」木屑散落一地,「吱吱」鋸木聲不斷,歷經數小時,製成品終於完成,不但充滿文青感覺,背後理念更值得欣賞。看着參加者滿足的笑臉,或許可期待他們未來的木製品。

浸信會天虹小學與「書送快樂」合辦工作坊,將紅酒箱及廢卡板升級再造,變成流動書櫃。
劉庭善指書館藏書量多,且義工多為女性,故需要可收藏書藉的流動書櫃。
伍老師希望藉工作坊,讓參加者學習木工技巧,將之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由散件木材打造成書櫃,要經過打磨、拉鋸、電鑽釘上螺絲等工序。
年紀小小的Matthew興致勃勃地與爸爸一起鋸木。
電鑽、鋸刀等工具看似危險,但接觸過後,其實沒想像中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