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新聞》專欄:大家仲想「賴」幾耐

每逢發生事,我們很自然地,與生俱來地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哥哥欺負弟妹,爸媽問責時,哥哥總將問題源頭賴在弟妹的頭上;上班時追趕巴士,乘搭不到,總是賴巴士司機有問題,是他的錯;學生無心向學,成績差,教師總是說學生的家人這樣那樣沒幫忙;一場球賽輸了,球員又會話地硬、地軟、球証偏幫。人便是這麼奇怪,錯了,從不會作檢討,一味靠賴。

每當有學童輕生事件發生,筆者都很耿耿於懷,難以入眠,身為教育工作者、學校裡的管理層、兩個孩子父的我,腦海中不斷地反思 — 我還可以為小朋友做些甚麼呢?

香港一有事情發生,總是賴東賴西,最好可以找到人來問責,然後指罵和鞭策一番,來個痛快!正如之前,教大大字報風波事件,人人都聲討貼文的人「涼薄」、沒人性,這樣還不夠,來個全民網上聯署聲討以表自己正義的心。我認同貼大字報者沒有同理心,行為不當,但筆者從沒有怪他們,反之我責備自己沒有緊守崗位,為教育下一代做足道德價值的準備。

學生輕生、做出涼薄欠缺同理心的行為是誰之過?難道與教育無關嗎?我們的教育系統真的沒有問題?過去二十多年,香港教育與「操練」畫上了一個等號。為了會考成績要理想,學校要操,有些更鼓勵學生出外補習,補習天皇由此誕生;為了TSA,學校要操,不夠時間操的話,平日放學加課節或星期六早上再操;為了校內考試和測驗要有理想成績,校方不但買作業更會為學生買多兩本補充補補身,這亦是操。默書成績不理想,著學生寫多十次,還未記熟?抄多廿次,總之學生的學習經歷上操練是無孔不入。

小朋友做得不夠好時,中學的會賴小學,小學六年學了些甚麼;小學的會賴幼稚園,幼稚園的三或四年做過了甚麼;幼稚園的會賴家長,為甚麼小朋友兩歲前還未背熟26個英文字母便上學。一個賴一個,永無止境。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讓他們學會怎樣做一個好人或是教育只將知識填入學生腦袋?教育若窮得只有操練,小朋友「返學」的意義便是零。學校是一個容許學生犯錯的地方,一錯便責備他,做不到便要操,教育是這樣的嗎?

明知我們的教育制度出現了問題,與其我們譴責誰和誰,為何我們不嘗試共通努力作出改變,展望將來避免問題再出現?真的操少一次都不可,操少一兩次換來與學生溝通和相處的機會,可以嗎?懇求教育工作者釋放空間,讓小朋友過一個快樂的童年,好嗎?學校是一個操練的地方,還是讓老師與學生多溝通多相處,培養學生品格的地方?

陳奕鑫 – 浸信會天虹小學課程發展主任

轉載自:2017-10-25《立場新聞》專欄:大家仲想「賴」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