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目的大致上可分為兩類:
1. 強調教育與社會發展掛鉤,主張從社會發展的需要來確定教育目的;
2. 強調人的自我發展,認為應從兒童內在的自然潛力作出發點來考慮教育目的。
身為家長的我,讓自己的子女「返學」,目的是期望子女可以透過學校的教育培養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德智體美的發展,製造他們與人相處的經歷和機會,筆者認為「返學」最重要的是縮短現在與未來的差距。
隨著科技的超高速發展,未來職業變遷的速度將越來越快。傳統職業漸漸會被淘汰,不相信嗎?二十年前,每一間公司都需要一位專業的打字員,現在呢?打字已成為生活技能的必需品,根本不會聘請一位打字員。將來,本人甚至相信打字會被其他更快和更方便的輸入文字形式來取代,因此更肯定這種職業會消失。其實現今有很多職業都已接近式微,例如:鞋匠、電話接線員、馴獸師等。
以下是筆者綜合不同的報告及現今社會發展現況來預計未來有機會消失的職業:
1. 記者
互聯網的出現讓傳統紙媒急促轉型已是不爭的事實,只要你到書報攤看看每份報章雜誌的厚度,再與十年前相比便知道紙媒已進入淘汰的漩渦中。除此之外,互聯網(尤其是社交媒體)的出現讓紙媒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當人人都能在互聯網上即時發佈資訊,提供影片和相片時,即代表人人都是記者。
根據報導,美國的NarrativeScience公司,已運用大數據(Big Data)和人工智能(AI),利用自行開發的軟件,瞬間便能寫出上百萬篇報導,《福布斯》雜誌都已經成為他們的客戶,長遠而言記者的功能會被削弱。
2. 銀行櫃員
隨著網上理財(e-Banking)及電子錢包(app Pay)的興起,人們對現金的需求便愈來愈低。銀行櫃位員的工作亦逐漸減少,故此銀行業亦會進入互聯網革命時代。本人相信未來實體銀行的數量會是現在的十分之一左右,故此銀行櫃位員被淘汰這事實只是時間問題。
3. 經紀
經紀的職業其實正在隱退,今時今日我們到互聯網上輸入一個你欲尋找的關鍵詞已能找尋所需資料,本人早於五年前已在網上買保險(汽車、家傭、旅遊)、買汽車,甚至是租屋。最近,港交所的交易大堂亦將於今年10月後「退役」。
還有其他將會消失的職業,下期待續。
編者: 陳奕鑫 – 浸信會天虹小學課程發展主任
轉載自:2017-08-21 《COOLTHINK@JC》CoolThinker老師 陳Sir 分享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