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只有上午設有常規課程,那麼下午做甚麼?
浸信會天虹小學自上學年起開始推行「DreamStarter啟夢者計劃」,旨在鼓勵學生運用創意,因此學生全年下午也不用上課,而是分組訂下一個目標,並於一年內完成,期望他們制定的夢想能為社會及生活帶來改變。經過一年來專注研發的努力,學生終得出豐碩的成果,並於上週五(22日)舉行「DreamStarter Fair成果展」。

^上週五的「DreamStarter Fair成果展」開幕禮吸引了不少家長、友校校長、教師出席
實現夢想計劃 讓學生主動學習
簡單而言,DreamStarter就是一個實現夢想的計劃。學校會先把高年級及低年級的同學分組,每組約有十多位同學,由一位老師帶領思考實現夢想的方法。首先,老師與學生需出席一個於數碼港舉辦的全球集資會,向多個商會、公司代表、家長講解自己的計劃。這集資會不但能夠讓學生學習Pitching的技巧,更可讓他們建立平台收集物資及支持。
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多次強調,DreamStarter不單是為了實現夢想,更重要是當中的學習過程,因此老師會帶領學生一同搜集資料和學習。「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尋求知識的興趣和自學精神,而非單單由老師灌輸知識。」最後,學生就要把夢想的成果展現出來,回饋社會。

^朱校長希望學生享受當中的學習過程
讀書以外 學懂關注社會
朱校長認為學生讀書不只是為了課本上的知識,更是為了讓他們多了解及關注社會議題,故希望他們六年小學生活中能完成六個計劃,深入認識至少六個社會議題。「學生在DreamStarter的學習成果也算是考試的一種,因為他們需要靠自己的準備和能力為夢想籌集資金,也需要持之以恆為夢想付出努力和時間。」
學校每天只有上午設有常規課程,下午則為較輕鬆的愉快學習:每星期兩天為DreamStarter課節,另外三天則為興趣班或班主任課。一年來數十節的DreamStarter就讓34組學生的夢想成真,不但令他們有更多體驗,更令他們有更豐富的經歷,也學懂為社會作出貢獻。
談到自己與天虹的夢想,即將離任的朱校長一度哽咽。他憶述:「一間小小的邨校曾經差點要殺校:我入職第一天,全校只得六班,但到今天已有二十班‧‧‧」DreamStarter計劃不但讓學生學習表達自己的意念,完成了學生的夢想,更完成校長的夢想,令天虹成為深受家長歡迎的小學。

^校長朱子穎一度感觸落淚

^朱子穎在校長室門上寫上希望與學生一同完成的「夢想」
DreamStarter目標讓小學生仍能懂得「發夢」
DreamStarter聯合創辦人之一黃岳永指出,他們起初是看到一項調查才創辦此計劃。「數年前曾有一項調查,發現大學生的目標就是在香港置業,而中學生的目標就是入大學,只有小學生仍懂得發夢,於是我們成立了DreamStarter,希望學生可以夢想成真。生活在二十一世紀,學生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企業家精神,這樣才能令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
DreamStarter創辦第一年只有天虹小學一間學校參與,今年第二年已有五間學校,下學年更有多達11間中小學參加,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實現夢想。

^黃岳永希望小學生仍能懂得「發夢」
利用不同媒介 實現貢獻社會的夢想
在「DreamStarter啟夢者計劃」下,學生會根據不同社會議題計劃夢想,例如製作傳統食物讓同學認識「懷舊的味道」、製作自動澆花系統減輕農夫的工作、製作迷宮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拍攝短片讓大眾認識竉物領養、以VR攝錄機拍攝山上風景讓長者也能感受行山的樂趣,而其中一組初小學生則有感大眾不懂得回收廢物,因此製作展板教導環保知識。
該組初小學生曾在學校附近進行訪問,發現不少街坊鄰里也不懂得廢物回收,因此便希望圖文並茂介紹膠樽回收方法、各類型塑膠的分別、處理垃圾問題的方法等。「負責帶領的老師會協助我們搜集資料,亦會播放短片讓我們了解甚麼是廢物回收。我們在進行此計劃之前對廢物回收也沒有太多認識,但現在卻有了一些新發現,例如包著水果的保護網是發泡膠的一種,也可以回收。」

^這組初小學生希望增加大眾對廢物回收的意識



^以文字及圖畫讓人清楚了解回收知識

^製作傳統食物讓同學認識「懷舊的味道」

^製作自動澆花系統減輕農夫的工作

^製作迷宮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同學向到場嘉賓介紹自己的夢想
與HGC合作 以影片介紹「多一種可能」

^《多一種可能》短片導演黃修平亦有出席成果展
轉載自:2018-06-29《Oh!爸媽》每天只上半日課 天虹學生創出34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