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間小學禮堂疑發生命案,案發的舞台被封鎖線包圍。「長官」黃永康正帶領約百名「小偵探」,仔細查看現場的每一件證件,嘗試找到疑兇和受害人身份……這其實是浸信會天虹小學為小三同學準備的TSA訓練,讓同學們化身偵探,藉着調查案發過程,訓練看圖說話及小組討論技巧。
政府今年重推小三全港性系統評估(TSA),5月初率先進行說話及中文視聽資訊評估。一向主張「零操練」的浸信會天虹小學,除決定抽樣參加外,亦在課程中加入戲劇元素,讓小三同學邊玩邊學。日前的一個清早,約百名「小偵探」魚貫走進「兇案現場」。戲劇教育老師黃永康就充當長官,引領「偵探」們透過手機實時影像,窺探案發當刻情況。「偵探」之後更近距離檢查長官搜出的眼鏡、記事簿等證物,再實地在「兇案現場」內進一步搜尋線索。一眾「偵探」之後要在「任務紙」上,將所見所聞畫寫出來,再以「首先」、「然後」等連接詞,交代所推測的案發經過,再向長官和「偵探」們匯報,訓練學生說話及視聽資訊等技巧。「偵探」們對兇案過程作出非常大膽的假設,「我哋相信係一個男老師襲擊一個女同學……我哋目標(疑兇)係(體育科)李老師,因為佢識彈結他,有時會戴眼鏡,又會用歌譜」。並逐一指出現場的證物。有「偵探」相信是劫匪欲搶樂譜不遂,繼而向現場師生行兇,「因為平日老師用嘅樂器都被破壞,所以相信唔係老師被襲擊」。「小偵探」呂明芯指,平日上中文堂多是讀課文和寫字,有時都覺得有點悶,「今次似偵探遊戲多過中文堂」。立志將來要當差破案的鄧有謙亦指,今次活動正讓他一嘗當偵探的滋味。另一名「偵探」凌淽嫣表示,「查案」時一度「無頭緒」,但聽到其他組別分享,讓她了解到自己推理上的不足,學會如何分析問題。策劃今次活動的戲劇教育老師黃永康期望,利用較有趣的戲劇形式,讓學生在無壓力下裝備TSA所需的基本能力,包括觀察、聯想、小組討論、分析和達致共識等。他注意到同學所作的觀察,內容的確較平日看圖說話更多和仔細,不少說法出乎黃的意料,相信正因為不設標準答案,讓同學發揮創意,「佢哋所講嘅都係根據佢哋觀察到嘅嘢,同集體智慧而成,只要解得通都接受」。黃又指,籌備類似活動所花的時間和精神比日常課堂大,但同事也樂於參與。他亦相信以此方式教學,可令同學印象更深刻。黃未來會將戲劇教育擴展至英文科及更高級別。他亦計劃讓學生向院所囚友寫信,繼續打破學習語文的局限。記者 羅繼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