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新聞》專欄:戒尿片

筆者家中有兩位小公主,她們在兩歲左右都會開始學習去洗手間解決大小便,嘗試戒掉或者是去掉穿着尿片的習慣。當中的過程總會經歷失敗,感覺得無奈及無助的。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小朋友不戒掉尿片,其實是一件「舒舒服服」的事,一件不用煩擾的事。因為當家長與小朋友逛街或四處遊玩時,如果小朋友想小解時,舒舒服服讓小朋友在尿片中解決,這樣既不用四處找洗手間,又不怕在等待如廁時便「瀨咗」。這一定對爸媽來說是「舒舒服服」。那麼,為甚麼要改變呢?

「戒尿片,為誰及為咩?」

我們每做一件事,一定要知道為甚麼要去做?一定要思考做了是為了誰?只要解得通和解得到以上兩個問題便不是「為做而做」。

戒尿片的其中一個目的是避免小朋友在又濕又侷的天氣底下,若不勤於換尿片會令小朋友臀部痕癢,甚至令小朋友的皮膚變差!這絕對是從小朋友及其健康的角度作出發點。當然還有很多的生理及心理原因需要小朋友去戒尿片,這裡不作詳述。

教育局所推出的小學各科課程綱要,不經不覺大多都用上超過十年了。2017年年中普通話率先推出了一份新的課程指引,視覺藝術科亦剛在去年年底擬訂了一份的新的課程指引。2018年,本人相信其他科目都會陸續更新和發佈新的課程綱要和學習指引。

有友校的同工向我訴苦,普通話的課程綱要改了,指引改了,評估模式多樣化了,但校內的同工仍繼續堅持進行十多年前的那一套。他問我如何處理,我答他不妨說說戒尿片的故事吧!

「改課程,究竟為誰及為咩?」

在戒尿片的過程中,小朋友偶然會失敗,父母必須耐心引導,以平和的態度替他們清理,然後跟他們重温如廁程序,這樣小朋友才會成功。當然,仍然有家長覺得自己「舒舒服服」才是最重要,戒尿片為咩?從來改變都不是「舒舒服服」的,我們的改變是為誰及為咩?

陳奕鑫 – 浸信會天虹小學課程發展主任

轉載自:2018-01-11《立場新聞》專欄:戒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