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歲才開始接觸單車,自嘲是「輸在起跑線」;他是郭灝霆,香港第二位獲取世界冠軍的單車運動員。他這天出席浸信會天虹小學的「Dreamstarter Fair 成果展」時分享自己的追夢之路:「夢想沒有遲與早之分,最重要是下定決心,認清目標,然後一步步去達成,只要堅持不放棄,夢想最終都會成功。」


「夢想,從來都不會太遲」,浸信會天虹小學的黃淑賢主任同樣有很深的體會。她為了與學生一同在「啟夢者」計劃裡學習,特意自己報讀了咖啡課程學習拉花,然後再將技術傳授給學生,助他們完夢。拉花導師詢問學生前來上課的原因,一些年輕同學想成為拉花師,其餘則希望開咖啡店創業。黃主任向大家分享「啟夢者」計劃,導師卻笑稱:「哦,你想下發夢」。

小二的盧嘉俊介紹,他們組的夢想是希望去長者中心為「老友記」炮製朱古力咖啡,與他們分享快樂。他透露,當初看見受傷的外婆要以輪椅代步,所以想到要幫助長者,於是想到製作咖啡拉花,為他們帶來一點溫暖。要六、七歲的小朋友學習拉花不是容易的事,他們起初都遇到不少困難,幸好過程間學會互相幫助,到現在逐漸變得駕輕就熟,揚言要學習更高難度的拉花圖案,頭頭是道地分享他們的秘訣:「牛奶的溫度要在60-70度之間,奶泡最少要打45下,不然它會不能起泡。」


另一組同學發現吃自助餐時會浪費很多牛油,很不環保,所以想製作一部機器解決問題。他們先用紙盒製作仿製品測試,起初結果未如理想,剛巧一間本地企業剛剛推出相似的發明,他們一合即合,一起研究。有了先進的「3D搽麵包機」,只要將醬放打印機中,就能自動把麵包醬按預設的圖案打印在麵包上,環保之餘,也能達到惜食和減低成本效果。

傳統的課程有範圍有指引,考試是唯一的評估方法,等級和分數則用作衡量學生的成就。但「啟夢者」計劃就一反傳統,將下午的課程變為體驗式學習。由整個策劃、構思、解難,甚至到全人發展、尋找資源,學生都是主動地參與其中。徐詩雅老師坦言十分欣賞同學們的態度,遇到困難沒有氣餒,反而不斷去嘗試,獨立地解決問題。同學們寓學習於娛樂,而且享受上學的每分每秒。

世界轉變得很快,十年前,你可有想到現在人人一機在手,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今天你所學的,不消十年,可能已經會變得一文不值。相反,如果今天小朋友學會了解決問題,就能為他們的將來作好準備。「啟夢者」計劃中的每一步都是學習,每一個細節都是讓小朋友了解社會,認識世界。常言道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通過一整年的「發夢」,同學們更懂得一步一步向著自己的目標進發。帶著這種精神,不論日後他們從事什麼職業,也能更容易成為成功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