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新聞》專欄:你,還用緊8810嗎?

筆者在出來工作之初,正值Nokia手機盛世之時。本人第一部用自己薪金所購買的手機便是Nokia 8810,相信這部手機都是很多人的回憶。在Apple改革及發展智能手機之前,Nokia手機一直以通話高質素和耐用見稱。不過在進入智能手機年代之後,Nokia堅拒轉用漸成主流的手機系統,如:Android,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Nokia「死因」之一。當時,職任諾基亞CEO的Stephen Elop曾公開聲明,沒想到這個決策成為了Nokia今天開始沒落的起源。

長江後浪推前浪,Nokia近年只依賴開拓新興市場,銷售平價手機,在智能手機市場大幅落後,令其業績一落千丈。雖然之後痛定思痛,三年前開始夥拍微軟發展智能手機,試圖力挽狂瀾,但暫時仍返魂乏術。

筆者在八十年代求學,當時三十多位學生整齊地坐在課室內,教師一人在黑板前授講,要求學生安安靜靜坐下聽課,學生是處於被動位置來進行學習。學生很少有機會與老師接觸、向老師提問或交換意見,同學之間亦沒有機會和空間互相討論,於是大多數時間均是學生在課室內聽一位教師講課。這種教學方法,本人認為不論是師生之間抑或是生生之間,都是缺乏互動和溝通的。學習程序是由上而下,學生處於被動位置學習。

傳統的教學形式大多著重知識的灌輸,學生是否知道如何應用知識於日常生活當中,不是教學重點及目的。因為這種教學法是忽略學生學習興趣和個別差異,學生不知為何而學,學為何用。這種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應付考試。考試過後,勉強記憶的事物會隨時間消失而溜走,對培養學生的技能、培養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或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生活上是沒有相關的。

到了2017年,一個資訊傳遞非常迅速的年代,大家認為上述所提及的傳統教學法仍在香港的小學推行嗎?根據筆者出來工作的日子裡,以此種傳統教學作模式的學校仍是香港教育的主流,願意進行改變或配合社會趨勢來調整教學法的學校真的不多。在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人人都會投向智能手機,摒棄傳統手機,這不是因為潮流,而是社會文化和科技已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香港大多的教師在日常生活都會轉用智能手機,這是因為透過智能手機為他們帶來生活上的方便,但當請他們運用電子平台或電子科技作教學、評估或是設計課業時……

教育局早已提倡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政策,是誰不願去自主學習改變自己的固有思想,來配合社會大眾對教育的要求?

本文撰寫的目的不是說明教師一定要運用資訊科技來進行教學,亦不是推薦任何電子產品。教育與商業市場一樣,不願改變的結果只會被淘汰。小時候老師常常教我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套用到Nokia可以嗎?如果教師在教學上只是沿用多年甚至是十多年的同一種教學模式,受害的只是我們香港的未來棟樑,我們的學生。既然8810是這麼好用的話,為何大多數人的身上使用的那部手機不是它?

陳奕鑫主任

轉載自:2017-06-16《立場新聞》專欄:你,還用緊8810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