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M 電腦廣場》專欄:改變學校造兒童樂園

學校首要的任務是[教好]學生,如何能達到此目標? 而教育應以學生為本,學生需要快樂的經驗和成功感的獲取,以推動其學習熱誠。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學生們便擁有學習的動機,可以說,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對學生們學習成功是有幫助。學校應該是個「兒童樂園」,讓學生享受快樂的校園生活,並於四方面提升孩子的能力。

 

1. 「樂」於閱讀

小朋友對世界其實充滿好奇及不同的想像,如恐龍世界、地理知識等等。透過閱讀其有興趣的書籍,能不斷增進小朋友的知識,並能引領他們追求更多知識。閱讀不同種類的題材更能抒發小朋友的情感,透過同理心,嘗試感受身邊事物。小朋友往往喜歡分享其閱讀經驗,感染身邊的同學,發揮相互激勵的效果

 

2. 「樂」於創新

每當看到一些新事物時,均會引發小朋友更多的聯想。他們會想出更多的點子。他們會整天都在問[可否再加上…]或[如何製作…]。刺激他們的思考及創新意念是我們作為教育一分子的責任。在最新全球性競爭力調查中,香港的排名再次下跌。其中[創新科技]這方面相對較弱。這正好叫我們反思如從小訓練小朋友的創新能力。在[創新]之前,小朋友可透過一連串的思維活動學習創意思考方法,然後透過一些[安排好]的機遇如比賽或專題研習等,讓小朋友在基礎知識下發揮想像力,與及同學協作下,創作他們的點子。若能持之以恆,小朋友定能習慣這種思維模式,讓創新意念在他們身上顯露出來。

 

3. 「樂」於自學

筆者最喜歡小朋友懂得問問題。當中以歌手吳若希於某魔術節目中,經常問[為甚麼?]。教育本身就應該刺激小朋友問問題。只要他們肯問,就能鼓勵他們學習,配合適當的方法,更可鼓勵他們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除了提升學習興趣外,還需教援小朋友一些策略,如[閱讀策略]、[解難策略] 等等。例如:筆者曾經教授一班四年級的學生不用膠水或釘書釘,只用30張手工紙摺成一個正十二面體。其中一位小朋友問我:[程老師,我們可否製作一個大的正十二面體?]。我回答: [應該可以,但需要找尋更多資料及思考製作方法。] 該名小朋友用了兩星期時間,搜尋了很多可行的物料及方法,並嘗試了多次後,最終完成了他的夢想,製作了一個大約四呎高的正十二面體。筆者驚歎小朋友竟有如此的[自學能力],從一個問題開始,到搜尋資料,再到整理分析,最後透過不斷試驗,最終自行解決所有問題。這正是學校需要裝備小朋友的能力。

 

4. 「樂」於溝通

現今小朋友樂於[機]不離手,經常垂下頭,觀看手中的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他們不愛與溝通,逐漸形成不懂溝通,不懂表達自己。筆者相信,若情況持續,定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甚至日後的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此問題。透過[刻意]的安排,讓小朋友從活動中與其他人分享及溝通,讓他們有機會聆聽他人的意見,並教導他們如何作出正確的回饋。他們日後便能與他人合作無間。

 

程志祥主任

轉載自:2017-1-17 《PCM 電腦廣場》改變學校造兒童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