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訪本校 STEM X 校園﹕學問問題 解決疑難

_07jb002_ 【明報專訊】浸信會天虹校長朱子穎(圓圖)認為STEM不僅是知識的學習,也是生活態度及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總遇過不方便的設施或事情,心想:「如果可以……就好了,我可不可以這樣做呢?」你有想過運用知識、實際嘗試令想法得以實現嗎?有不少創新的發明都是源於生活需要,或是改善生活而出現。

_07jb105

■同學有問題

_07jb101

程sir說有兩大問題鼓勵同學經常問自己:(圖一)

 

■磁浮車製作

原理:磁浮列車運用磁力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產生拉力及推力,令列車可懸浮於路軌上行駛。由於這技術令列車與路軌間不會出現磨擦力,因此列車可高速行走。

_07jb005_

現時世上唯一商業營運的高速磁浮列車線為中國上海磁浮示範運營線(圖二),時速達431公里(港鐵機場快線最高時速135公里/小時)。日本愛知縣的東部丘陵線、韓國仁川廣域市的仁川機場磁懸浮線則是中低速系統(100-110公里/小時)。

Q:我可不可以讓它高速行駛呢?

A:姚卓奇在測試磁浮車後,說:「我想加多兩個摩打與電池,因為想讓它更快速行走。」朱校長也問:「愈多摩打、電池便愈高速嗎?」提出問題後,同學就會想辦法改善了。不過這個問題不能即時找到答案,他要反複測試驗證,才能得出結果呢﹗(圖三)

_07jb003_

Q:為什麼要這樣製作?

A:梁德成和鄧芷琳最喜歡製作車身,「過程複雜(除摩打、電池,還需加上磁圈),有挑戰性。」為什麼要這樣製作呢?問了「為什麼」,就知道在車身加上磁圈,是為了與車軌的磁力相接。(圖四)

_07jb004_

發問後,當然要找答案﹗過往有同學嘗試製作磁浮車,同樣提出不少問題,並作出改善,這讓梁德成、姚卓奇、鄧芷琳等同學的製作及測試更順暢。來看這個磁鐵路軌托,(圖五,A)上方的托,同學發現它的設計令轉彎不順暢,便作出改良,令行走時更順暢。(圖五,B)是最初的鐵路軌托托與今年最新設計的作對比,闊度收窄,令磁浮車更易行走。

_07jb102

■磁浮車的STEM精神 製作路軌運功課簿?

學會了磁浮車製作,下一步是應用。朱校長忽發奇想,想到老師同學來回搬運功課簿費時失事,如果應用磁浮車學到的原理,或可為學校設計運簿系統。校長笑說:「還要考慮成本、載重量、穩定性……」在實際應用上,不得不考慮製作成本。磁浮車概念雖好,但用於交通則成本高昂,並非容易負擔的項目。朱校長說,希望同學也培養到企業家精神,除學習知識外,還要顧及實際需要。

■企業家精神,在天虹小學並不陌生,其中一項就是成本控制:

除了磁浮車,學校還有一個「Dream Starter」全年項目,全校師生將會隨機分組,想出新點子。朱校長說:「這項目唯一要求,就是提出的新嘗試,是老師也不懂的東西。」師生都不懂的話,便要一起解決問題了﹗他們在構思、到網上眾籌(非籌集金錢,而是利用眾籌概念籌集所需物資、技術等)過程中,除了增加膽量、提高個人能力,還實踐到企業家精神、共享經濟等概念呢﹗(圖六)(圖七)

_07jb103
_07jb104

 

■想一想

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是容易還是困難?為什麼?

■關鍵詞

磁浮列車 Magnetically Levitated train(MagLev)

磁力 magnetic force

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the same poles repel, different poles attract

拉力pull factor

推力push factor

文、圖:大海

轉載自:2016-11-07《明報》STEM X 校園﹕學問問題 解決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