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新聞》分享:沒有季節限定的功課

轉載:2016-09-02 《立場新聞》沒有季節限定的功課

有女學生學了變魔術,即席表演。

有女學生學了變魔術,即席表演。

前言

筆者任教的小學,在上一個學年完結前決定取消為學生購買暑期作業的安排,取而代之為一個自由研習的暑期功課,主題是「暑假的快樂時光」或是「我的夢想」二擇其一,開學後向同學滙報。是項政策在當時引起家長在網絡上的熱烈討論,今天本人為此作一個簡單的分享。

暑假剛結束,今天學校特別編了兩節課,讓學生在自己的課室向同學分享暑假的快樂時光或是我的夢想。本人在小息當值時,隨意向學生查詢他們暑期功課的情況,結果令本人感到十分驚喜。

一位三年級的男學生以「日記形式」記錄自己每天的快樂片段,內容有參觀博物館、到主題公園遊玩、到樹林爬樹、颱風過後的街道景況等,點點滴滴全以文字和照片交代。這看似為學校做的暑期功課,但細想十年後二十年後該學生打開這份「暑期功課」時,本人相信他不會認為這是一份功課,而是一本成長記錄,別具意義。

又一位三年級的女學生以「影片形式」,講述對香港流浪貓的慨況及感受,分享她與貓的相處之道。片中最尾道出她的夢想是希望香港將來沒有流浪貓,她不會讓香港的街道再有流浪貓出現。她的夢想看似天方夜談,在成年人世界裡認為是不可能的事,但這種想法才是現在港孩中所沒有的童真,本人十分欣喜她有這種偉大的想法和夢想。

一位六年級的女學生整個暑假都在YOUTUBE上發佈影片分享對不同玩具的玩法和玩後感。這位女孩平日上課文靜和害羞,沒想到做了YOUTUBER會變得口若懸河。做一份自己喜愛完成的功課,真的會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又一位六年級的女學生分享一次她參與嘉年華會的經歷,當中她學會了三個魔術,更在課堂上即席表演和示範,其他同學看過魔術後都嘖嘖稱奇,成日問「點解呀」?

若你是學生,你想做一本厚厚的暑假作業抑或是向同學分享自己在暑假時的所見聞呢?若你是教師,你想在有九月一日開學時追收暑期作業,之後在忙錄的日子裡還要批改(如果會改的話)抑或是細聽同學的分享和夢想呢?若你是家長,你想在家中每天督促子女做暑期作業抑或是帶他們四處逛逛認識世界,發掘他們的興趣呢?

是否只有暑期或長假才能做這類型的功課嗎?平日功課是不能夠改變操練的形式嗎?沒有季節限定的功課可能是提升孩子對學習興趣的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