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2016-06-06 《立場新聞》為何要離職
身為校長及教育界的行政人員每年到了5月31日,都會收到或知道不同崗位同事的離職消息。經歷過十六年教學生涯的我,理應會明白這種情況,另謀高就的、榮休的、中六合彩的、相夫教子的,這些我都會明白及恭喜他;身體有毛病要休息的或要照顧父母,這種我亦會體諒。
但……有一種情況是值得我們高層人員好好反思及檢討的,明明老師已做得不錯,亦服務同一間學校幾年,甚至已是中高層,但他仍會選擇離開原本的工作崗位去服務他校甚至放棄中高職位做回普通職位。因何原故?
引用網站《經理人》文章「人才流失怎麼辦?」的其中一段寫道:
『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林文政指出,團隊不僅要有良才,更要有如明察秋毫的老闆懂得「識才」、又有勇氣薦舉能力比自己好的員工。領導者可以思考,當你需要召集各路人馬的時候,你的團隊裡有多少位賢能,能成為你的人脈觸角,幫你找到對的人做事?
領導者都應該放下身段,才能解除人才流失危機。在《葛洛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中,英特爾(Intel)創辦人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講述,如果你團隊中,敬業、有才能的員工告訴你他要離開,「領導人應該停止手上的事情,立刻請他來談談。」
葛洛夫認為,一個好人才的流失不是領導者的事,而是與整體企業利益。一名極具價值的員工有離開的想法,領導者要趕快了解是不是員工遇到了什麼難題,組織內部是否能替他排除所遭遇到的困難。
這個時候,領導者應該在當下放開本位主義與身段,試著與員工深入對談,因為「人才永遠是企業最重要的事」。』
同樣地,優秀的教師才是學校最重要的財產,大家認同嗎?
昨天,朱校長在會議中重温「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所提出的「香港教育專業守則」中,有數條規則真的值得身為教育工作者的你和我作深度反思。
『2.3 對同事的義務
成功的教育,有賴各級各類教育工作者的合作。因此 ,
一個專業教育工作者:
1.應視同事為專業工作者,不因地位、職能、性別、種族、膚色 、國籍、信仰、宗教或政見而加以歧視。
……
10.對某一同事作出報告時,應容許該同事知道報告內容。
……
13.不應惡意損害同事的專業信譽與事業前途。
14.不應故意使同事難堪或受到羞辱。在批評同事時,應謹慎地避免傷害其自尊。
……
16.除非事前知會對方,不應對同事的專業活動作批評。』
(取自)
很多時我們認為無傷大雅的說話,原來早已坎到人家的心;
很多時我們在同事背後說三道四,原來他早已入耳;
很多時我們都不知道真相便自己去審判他人,原來⋯⋯
希望領導者多觀察、多了解及多關心那些用心、有愛心及認真工作的教師,及早減少和阻止在學校有不當的行為出現,珍惜得來不易的好老師。
各位教育界領導人,共勉之!
浸信會天虹小學
課程統籌主任
陳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