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欄:為什學校有差異?

04052016084743-0001轉載自:2016-05-03《明報》專欄:為什學校有差異?

為什學校有差異?

早前電視台的一個時事專題節目,用了16分鐘介紹了香港人夢寐以的求芬蘭教育,節目邀請了芬蘭埃期堡巿教育文化廳廳長Dr. Kristiina Erkkilä 及團隊到我的學校視學,比較一下芬蘭與香港教育,她在節目中表示,天虹與現今很多芬蘭學校類似,並把本校看作先導學校。
芬蘭埃期堡巿教育文化廳廳長Dr. Kristiina Erkkilä 及團隊於2016年3月到天虹了解

當然,國外有很多可以參考的概念及模式,比下去香港的確有很多不足,但如果你和我一樣,仍然熱愛香港這片土地,我們更應花精力,探討如何讓香港小朋友學得更好,這樣才可改變下一個十年。說到底,無論你認同與否,香港的確有很多出色的學校及優異的國際考試成績,但有很多論述都認為只是香港的少數精英學校及學生。在我而言,如果解決了「香港為什學校有差異?」這個問題,香港現時各種的教育困局自然會迎刃而解。以芬蘭為例,芬蘭的學校到大學階段幾乎都公立學校,即使有少部份的私立學校,依然不可收費,並且禁止挑選學生。沒有競爭,不求差異,卻成就了今天芬蘭教育的成功。

為什香港學校成績有差異呢?為什麼有名校及不受歡迎的學校呢?很多人立即答,香港的中學是要考呈分試的,自然把學生分流。試試把問題簡化過來思考,咱們的資貼小一入學,是沒有向任何「活了1800多日」的孩子進行筆試及面試,五成的學額是「大抽獎」分派的,理論上小一入學前,學生能力是隨機平均分配,為什麼讀完六年的小學後,會有坊間的Band1及Band3成績小學差異呢?

又有些人回答說,家庭支援較好的學生,自然會集中選擇某一些「中產」的學校,基層家庭自然會選擇基層及屋邨小學的吧。謝均才教授的研究指出 (1998),香港社經階層較高的家庭比低社經階層家庭,更能提供較佳的學習環境,以及對其子女有較高的期望,鼓勵他們學習。2014年美國National Center for Fair & Open Testing (FairTest),比較了家庭收與美國高考 (SAT)成績的關聯性,發現收入越高的家庭,孩子的成績就越好。坦白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十分沮喪,老師們是否應該放下教鞭,一起去扶貧,讓所有家庭收入富起來,自然學生成績便會提升?

如果「成績好」的重要影響因素,是孩子智力的高與低,上述現象更可笑。上流及中產孩子們的DNA,就比基層兒童好?社經階層較高的孩子腦袋長得較大嗎?還是我們像聖經新約的猶太人,認為聰明有智慧的耶穌,不可能在卑微的馬槽出生?Dalliard.M (2015) 的 IQ Paradox 研究與FairTest研究有不同的結論,家庭收入的高與低,與出生的孩子IQ高低,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基層家庭亦可以生出高IQ的孩子。這正為學校差異問題上,打開了解決方法的缺口。

由於篇幅有限,下回再論。